建设“溧阳1号旅游公路”,是溧阳今年实施的重要民生工程之一。为什么会选择建设旅游公路呢?我们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1.建设“溧阳1号旅游公路”,是诠释“两聚一高”的生动实践。去年年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聚焦富民,如何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是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一级政府面前紧迫而现实的任务。要致富,先修路。多年以来,溧阳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路”字,特别是农村公路,已经成为政府和农民之间的连心路、富民路。目前,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超2800公里,全市175个行政村和中小学、医院、敬老院等全部通上了6米以上的沥青(水泥)道路,所有150人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上了4米以上沥青(水泥)道路,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得到了进一步畅通,国家、省级层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相继在溧召开,被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县(市)。而今年“溧阳1号旅游公路”的建设,既是对溧阳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又是富民惠民的一次创新实践。旅游公路就像一条“金丝带”把沿线的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景点、特色田园乡村串联起来,有效促进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沿线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创业的崭新载体。2.建设“溧阳1号旅游公路”,是勾勒“最美溧阳”的现实表达。溧阳城依山水、山水入城,自然禀赋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是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更是中国长寿之乡、世界长寿之乡。在谋划溧阳“十三五”发展时,我们立足溧阳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出了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着力打造“美音自在溧阳”的城市形象。如何让“最美”更好地展示出来,我们考虑通过建设“溧阳1号旅游公路”,以路为线,以路为景,以路为媒,把溧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展现在大家面前。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从推动全域旅游开发的角度去思考和谋划,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旅游公路建设,打造一条“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最美景观大道,并命名为“溧阳1号旅游公路”。这个“1号”是“旅游1号”,通过旅游公路建设,放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牌优势,发展高端休闲和现代健康经济,培育新兴旅游业态,打响推动全域旅游开发的“旅游1号”品牌;这个“1号”是“生态1号”,通过旅游公路建设,涵养溧阳青山绿水,提升生态品质,释放生态优势,打响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的“生态1号”品牌;这个“1号”是“富民1号”,通过旅游公路建设,聚力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推动特色田园乡村、特色农业和“溧阳茶舍”等建设,打响促进富民增收的“富民1号”品牌。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把旅游公路作为全域旅游的新载体。“全域旅游开发”,是溧阳“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的“三大工程”之一。去年,溧阳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意味着“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就是要将整个溧阳作为一个大的景区、好的旅游产品、美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来打造。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按照“全国一流、全省示范”的标准,聚焦“自在驾行,畅游溧阳”主题,以“三山(南山、曹山、瓦屋山)两湖(天目湖、长荡湖)”为中心,重点把全市的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串联起来,打造了全长300公里的“溧阳1号旅游公路”。立足打造“移步即景”的视觉享受,将旅游公路与沿线山水风光、乡村风情相融合,道路沿线范围内原有的植被和景观资源被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着力建设“显山露水、自然通透、乡村野趣”的道路景观。并根据沿线景区、景点分布情况,规划设置了10个驿站、15个观景台、13个休憩点,同时正在启动沿线“溧阳茶舍”的全面规划与建设工作。这些驿站和“溧阳茶舍”均承载溧阳乡土文化,兼具餐饮、住宿、旅游咨询、车辆租赁等功能。同时,这也是一条智慧之路,通过互联网和旅游大数据应用,将旅游信息、道路出行信息、景区承载信息等整合到“溧阳行”、“溧阳交通”、“美音溧阳”手机APP服务平台。游客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快速了解所有沿线景点、驿站以及特色产业、文化等旅游信息。此外,旅游公路更是将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纳入了旅游目的地范畴。目前,溧阳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17个,江苏最美乡村3个、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入选全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地区。我们通过建设旅游公路,将李家园、深溪岕、蛀竹棵、钱家基等美丽乡村,以及礼诗圩、塘马村、杨家村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首批试点村,串珠成线、以线带村,真正构建起了“大旅游”格局,加速了溧阳全域旅游发展步伐。
二是把旅游公路作为展示溧阳的新窗口。将溧阳山水资源、旅游景点、历史古迹、乡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展示溧阳之美,是“溧阳1号旅游公路”的特色所在。一方面,通过系统串联,展示溧阳优美的山水资源。在旅游公路规划建设中,我们注重利用丘陵山区、平原圩区等地形地貌,赋予旅游公路“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的特征,重点将南山的万亩竹海、万亩茶园,曹山的千亩花海、十里梅岭,瓦屋山的千年古刹、原始森林,天目湖的秀美山水、悠然恬适,长荡湖的烟波浩渺、渔舟唱晚等醉人风光充分展示,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另一方面,通过深入融合,展示溧阳特色的乡土文化。溧阳是千年古邑,自秦朝建县,是全国保持原名称的57个县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旅游公路规划建设时,我们深入挖掘“溧阳文脉”,既注重串联承载春秋时期史贞女舍命相救伍子胥故事的贞女祠、流传溧阳侯史崇精忠报国佳话的史侯祠、记录识焦木而制焦尾琴事迹的蔡邕读书台、留下千古绝唱《游子吟》的孟郊射鸭堂,以及姜太公钓鱼台、欧冶子铸剑台、岳飞练兵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等一批历史与文化遗存;又探寻着感叹“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的李白、行脚驻锡燕山的金地藏菩萨,以及陆游、朱熹、唐伯虎、文徵明等文人墨客在溧阳留下的足迹;更将代表史前文明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化石“中华曙猿”,代表马家浜文化的“神墩遗址”,代表良渚文化的古玉“梅岭玉”,以及社渚“傩戏”、蒋塘马灯、泓口丝弦、戴埠太平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其中,让行走在“溧阳1号旅游公路”的游客,体验一场触及心灵的文化之旅。
三是把旅游公路作为富裕乡民的新渠道。建设“溧阳1号旅游公路”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惠民、利民、便民,让乡村更美丽、让农民更富裕”。也正是本着这样的初心,我们把旅游公路建设作为市政府2017年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来推进。我们依托旅游公路,以提升农业附加值为导向,把农业元素变成休闲旅游的重要内容,打造了曹山的杨梅采摘节、蓝莓采摘节等有影响力的活动品牌,以及别桥的原乡油菜花海和溧城镇八字桥的荷塘月色景观等创意农业,探索“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的发展路径,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依托旅游公路建设,有效推动了溧阳旅游业的发展,既让天目湖、南山竹海、御水温泉等“金字招牌”更加响亮,更让“溧阳茶舍”等精品美宿应运而生。“闲庭”、“绿乡”、“竹马岭”、“望星谷”、“香云小筑”等别具情调的名称背后,是溧阳新一代的精品美宿产品。刚刚过去的2017年国庆黄金周,全市纳入旅游统计的24个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就达8500万元。南山花园、翠谷庄园、白露山等乡村旅游点客房平均日出租率达到75%以上,涵田度假村、美岕山野温泉度假村等休闲度假产品更是一房难求。旅游公路建设在加速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例如,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李家园村,年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年旅游经营收入超6000万元,旅游从业人员年收入4.5万余元。
前不久,省委作出了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的战略部署,溧阳正围绕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高端休闲、现代健康、新型智慧“四大经济”,聚力提升生态的力量、产业的力量、文化的力量,积极探索以群众生活幸福为导向,“环境友好型、群众得实惠、政府有收益”为基本特征的幸福经济发展之路。为此,我们将全力建设好“溧阳1号旅游公路”,在这青山绿水间谱写出一篇“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交通助乡村富裕繁荣”的新篇章。